手机壳清洗篮(多为不锈钢或金属材质,用于手机壳清洗过程中的承载与定位)喷涂后,其表面清洁度直接影响后续使用性能(如避免污染手机壳、保证清洗篮与手机壳的贴合性),需满足无残留污染物、表面化学稳定性、物理状态完好三大核心要求,具体标准如下:

一、表面无残留污染物(核心清洁指标)
无可见异物
目视检查(自然光或 40W 日光灯照射下,距离 30cm 观察):表面无粉尘、纤维、金属碎屑、涂料颗粒等固体杂质(任何大小的可见异物均视为不合格)。
缝隙与网格处(清洗篮多为镂空结构)需重点检查,无残留清洗液、油污或喷涂过程中的漆雾堆积(可用棉签擦拭隐蔽处,棉签应无污渍)。
无化学残留
喷涂后若经过擦拭、修复等工序,需确保无清洁剂残留(如酒精、除油剂):可通过 “水膜测试” 验证 —— 用去离子水均匀喷洒表面,水膜应连续完整(无局部破裂或聚集成珠),说明无油脂类残留(残留清洁剂会导致水膜不连续)。
无未固化的涂料成分:用干净滤纸轻擦表面,滤纸无颜色转移(避免涂料未完全固化导致后续污染手机壳)。
二、表面化学稳定性(避免二次污染)
pH 值中性
清洗篮表面残留液体(如冷却水汽、清洁用水)的 pH 值需在 6-8 之间(接近中性),避免酸性或碱性残留腐蚀手机壳(尤其针对塑料、玻璃材质的手机壳,酸碱会导致表面划伤或变色)。
检测方法:用精密 pH 试纸蘸取表面残留液,或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后检测冲洗液 pH 值。
无腐蚀性物质
喷涂涂层需无脱落、溶解风险(尤其清洗篮后续会接触清洗液),确保表面不会释放重金属、溶剂等有害物质(可通过浸泡试验验证:将清洗篮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 24 小时,水质检测符合 GB/T 14881《食品接触材料通用安全要求》—— 虽非食品级,但可作为安全基准)。
三、涂层物理状态完好(保障功能与清洁性)
涂层无破损
表面涂层需完整,无划痕、掉漆、鼓泡(任何破损都会导致清洗篮基材暴露,可能生锈或产生碎屑污染手机壳)。
边缘、焊点等易磕碰部位需重点检查,涂层附着力需达标(划格试验 1 级以上,避免使用中因摩擦脱落)。
表面光滑度
涂层表面需光滑(粗糙度 Ra≤1.6μm),无毛刺、凸起或凹陷:
粗糙表面易藏污纳垢(清洗过程中残留污渍难以清除);
凸起或毛刺可能刮伤手机壳表面(尤其针对高光、镜面手机壳)。
四、清洁验证方法(确保达标)
目视检查:在光照充足条件下,360° 观察表面及缝隙,记录是否有可见杂质。
擦拭测试:用白色无尘布蘸取去离子水,轻擦表面 10 次,无尘布无明显污渍。
颗粒度检测(针对高精度需求):用激光颗粒计数器检测清洗篮表面经擦拭后的液体,粒径≥5μm 的颗粒数≤10 个 / 100mL(避免微小颗粒污染手机壳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