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形清洗篮(常用于医疗器械、五金零件清洗的网状容器)的折弯加工需保证圆形弧度均匀、尺寸精准且网孔 / 焊点不被破坏,同时兼顾结构强度和清洗时的水流通透性。以下是折弯过程中需注意的关键细节:

一、折弯前的准备工作
材料与规格确认
圆形清洗篮多采用不锈钢线材(304/316,直径 φ1.5-φ4mm)或冲孔网板(厚度 0.5-2mm),需根据材料特性调整折弯参数:
线材:关注延展性(304 线材延伸率≥40%,适合多次折弯;201 线材较硬,易开裂,需降低折弯速度)。
网板:需确认冲孔率(通常 30%-50%)和孔型(圆孔、方孔),避免折弯时孔边撕裂(尤其小孔径网板,如 φ2mm 以下孔)。
模具与工装匹配
选用圆弧模具(凹模圆角半径 R≥线材直径 / 网板厚度的 2 倍),避免锐角模具导致材料压痕或断裂。
对网板折弯,需在模具表面贴橡胶垫层(厚度 1-2mm),保护网孔边缘不被压变形。
准备定位工装(如圆形胎具),确保折弯后弧度与设计半径一致(误差≤0.5mm)。
二、折弯过程中的核心控制要点
弧度均匀性
分阶段折弯:对大直径圆形篮(直径>300mm),采用 “多段分步折弯”(每段折弯 30°-60°),避免一次性折弯导致弧度偏移(中间鼓包或两端塌陷)。
对称折弯:以圆心为基准,对称分布折弯点(如直径 500mm 的圆,分 8 段折弯,每段间隔 45°),保证圆周各点半径误差≤1mm。
实时校准:每折弯 2-3 段,用样板(与设计弧度一致的金属模板)比对,及时调整下一段折弯角度。
避免材料损伤
线材折弯:
冷弯时,折弯半径≥线材直径的 1.5 倍(如 φ3mm 线材,R≥4.5mm),防止外侧拉裂、内侧起皱。
对硬态线材(如冷拉 304),可先进行退火处理(1050℃加热后水冷),降低硬度(HV≤200)再折弯。
网板折弯:
折弯线避开密集孔区(距孔边≥5mm),防止孔边应力集中导致撕裂。
若必须在孔区折弯,需减小单次折弯角度(≤15°/ 次),多次折弯到位,避免一次性折裂。
尺寸精度控制
直径公差:成品直径偏差需≤±1mm(如设计直径 200mm,实际应在 199-201mm 之间),通过模具定位销或激光测距仪实时监测。
圆度:用百分表检测圆周各点与基准圆心的距离,最大偏差≤0.8mm(避免椭圆)。
接口间隙:圆形篮两端对接处(焊接前)间隙需≤0.5mm,过大易导致焊接变形,过小则可能产生褶皱。
三、特殊结构的折弯处理
带提手 / 加强筋的圆形篮
提手与篮体连接部位折弯时,需先折弯篮体弧度,再定位提手位置(提手根部需预留 5-10mm 直段,避免应力集中)。
加强筋(沿圆周径向的支撑杆)需在篮体折弯前焊接固定,避免折弯后因弧度不一致导致加强筋歪斜。
多层圆形篮(带分隔层)
各层弧度需严格一致(误差≤0.3mm),通过共用一套折弯模具保证同心度。
层间连接柱(如垂直支撑杆)需在整体折弯后焊接,避免先焊后折导致连接柱变形。
四、折弯后的修整与检验
去毛刺与校圆
用砂纸或锉刀清理折弯处毛刺(尤其线材端部,避免划伤工件),网板折弯边需用圆角锉修圆(R≥0.5mm)。
对轻微椭圆的成品,可通过胎具校圆(将圆形篮套入标准圆胎,用橡胶锤轻敲偏差部位),确保圆度达标。
强度测试
对承重部位(如提手与篮体连接处)进行载荷测试(施加设计承重 1.5 倍的力,保持 1 分钟无变形)。
检查折弯处是否有隐性裂纹(用渗透探伤剂喷涂,无渗漏为合格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