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公司动态

如何减少电镀挂具加工过程中产品损坏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东莞市量鑫实业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6-25
  ​在电镀挂具加工过程中,产品损坏多由挂具设计缺陷、装夹不当、工艺参数失控等因素导致。以下从挂具设计、装夹工艺、过程控制等维度,提供减少产品损坏的系统性方案:
电镀挂具加工
一、挂具设计优化:从结构源头降低损伤风险
1. 挂具材料与表面处理
材料选择:
优先使用耐电镀液腐蚀的材料(如钛合金、聚四氟乙烯(PTFE)、316L 不锈钢),避免碳钢挂具生锈污染产品;
挂具接触点材质硬度需低于产品(如铜或铝合金挂齿),防止刮伤工件表面。
表面处理:
挂具接触区域喷涂绝缘漆(如环氧树脂)或包裹硅胶套管,隔绝金属摩擦;
镀镍或镀铬挂具需定期退镀翻新,避免镀层剥落划伤产品。
2. 挂具结构改良
接触点设计:
采用弧形或圆角挂齿(半径≥1mm),避免尖锐棱角压伤产品边缘;
针对薄片件(如 PCB 板),使用网状或弹性夹片挂具,分散受力面积(接触压力≤0.5N/cm²)。
防脱落结构:
对小型零件增加限位凸台或卡槽,防止电镀过程中振动脱落;
长条形工件采用多点悬挂(悬挂点间距≤100mm),避免重力弯曲。
二、装夹工艺控制:规范操作减少人为损伤
1. 装夹力度与位置调整
力度控制:
手动装夹时使用扭矩扳手(标准:铝合金件≤2N・m,不锈钢件≤5N・m),避免过紧压溃产品;
自动装夹设备需设置压力传感器,实时监测夹持力(偏差 ±0.3N)。
位置选择:
优先在产品非外观面或预留工艺孔处装夹,避免接触装饰面;
对对称件采用中心对称装夹,防止受力不均变形(如汽车轮毂需 4 点对称悬挂)。
2. 装夹前预处理
产品检查:
装夹前目视检查产品毛刺、变形,并用酒精擦拭接触区油污,避免杂质导致接触不良或刮伤;
缓冲保护:
在挂具与产品接触点粘贴软质垫片(如 EVA 泡棉、羊毛毡),厚度 0.5-1mm,减少摩擦损伤。
三、电镀过程参数优化:降低工艺损伤风险
1. 电镀液与温度控制
电镀液成分:
酸性电镀液(如酸性铜)需控制 pH 值在 3.5-4.5,避免强酸性腐蚀产品边缘;
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(如十二烷基硫酸钠),降低液体表面张力,减少气泡附着导致的镀层不均或麻点。
温度控制:
镀铬液温度需严格控制在 55-60℃,温度过高会加剧挂具与产品接触点的电化学腐蚀;
铝合金电镀时,镀液温度≤30℃,防止高温导致基体过腐蚀。
2. 电流与时间管理
电流密度:
初始电镀时采用 1/2 标准电流密度(如标准 10A/dm²,先以 5A/dm² 电镀 5 分钟),避免大电流冲击导致镀层粗糙;
复杂件采用阶梯式电流递增(每 5 分钟增加 2A/dm²),减少边缘烧焦。
电镀时间:
根据镀层厚度计算精确时间(如镀镍 20μm 需 30 分钟),避免超时电镀导致镀层过厚开裂(尤其棱角处)。
四、挂具维护与自动化升级:减少设备损耗
1. 挂具定期维护
磨损检测:
每使用 50 次后检查挂齿磨损情况,当圆角半径磨损超过 0.3mm 时更换;
绝缘层破损面积>1cm² 时,需重新喷涂或更换挂具。
清洁与保养:
电镀后用 5% 柠檬酸溶液浸泡挂具 30 分钟,去除残留电镀液结晶,防止结晶颗粒刮伤产品;
干燥后在活动关节处涂抹耐高温硅脂(耐温≥200℃),减少摩擦损耗。
2. 自动化装夹升级
机器人装夹:
采用六轴机器人配合视觉定位系统,装夹精度控制在 ±0.1mm,避免人工操作导致的碰撞损伤;
弹性夹持技术:
使用记忆合金或气动弹性夹头,根据产品尺寸自动调整夹持力(范围 0.2-1N),适配不同规格工件。
五、典型失效案例与解决方案
案例 1:铝合金外壳电镀后挂齿压痕
原因:钢制挂齿硬度高(HRC 45),装夹力过大(3N)导致压痕。
解决方案:更换为 6061-T6 铝合金挂齿(硬度≤HRC 15),装夹力降至 1.5N,压痕消失。
案例 2:手机中框电镀后边缘烧焦
原因:挂具接触点位于边缘,电流密度集中(局部达 15A/dm²)。
解决方案:在边缘处增加辅助阴极(铜棒),分散电流,边缘电流密度降至 10A/dm²,烧焦现象消除。
六、过程监控与质量检测
首件三检制:装夹后、电镀中、电镀后各检查一次,重点关注接触点损伤、镀层均匀性;
在线监测:通过红外热像仪监测挂具接触点温度(异常温度>60℃时报警),避免局部过热损伤产品;
破坏性测试:每批次抽取 3 件产品做剥离试验,检查挂具接触区镀层结合力(标准:≥5N/cm)。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